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施江城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长江三峡与中国画长卷

2010-09-13 15:35:53 来源:网络转载作者:施江城
A-A+

 
  甲戌秋,舟泊巫山。余以村肴乡酒独酌赏月。忽一客至,似曾相识,遂邀对饮。畅谈古今艺事,略无拘束,多以三峡和中国画长卷为涉。今追记于文字,以奉同好斧正。
  客:初游三峡,目不暇接,何以赏之?
  主: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。三峡的云水山川,近可观风貌奇景,远可品味宇宙人生,皆有其乐焉。然三峡之于我,亦师亦友也,故知其性灵所在。
  客:南朝刘宋宗炳云:“圣人含道映物,贤者澄怀味象,至于山水,质有而趣灵。”请君为我试道其详。
  主:三峡者,天地造化之山水长卷也。其峡起夔门,开篇便是鬼斧神工的大手笔,气魄雄强。赤甲、白盐壁立千仞,滟滪激流,惊心动魄。继以大宁河小三峡伴奏,主流曲折入巫峡重峦叠嶂之间。金盔银甲峡为之护卫,登龙圣泉诸峰为之仪仗,翠屏飞凤群峰为之拱揖,松峦集仙双峰为之仙伴。在背斜崩岩天阶之上,神女峰时现于流云飞霞之中。此为长卷第二高潮。其后巴东神农、屈原故里、香溪碧水舒缓过渡。及至西陵兵书宝剑峡,山势陡起,清滩镇流急,链子崖势危,崆岭滩鬼门,黄牛崖纤舟,天生桥奇,灯影峡绝,三游洞幽,一路奇景迭出。最后至南津关收卷,留下“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”之余音。
  客:听君所言,三峡果真如天然长卷也!
  主:在这长卷巨制中,山之峰岭岫崖峦岩川壑,云之霞光烟霭岚雾雨雪,水之激流泡漩溪涧瀑泉应有尽有,加上林木阡陌路桥舟车,城镇村塘轮驳高坝都被造化安排的妥妥贴帖,起承转合皆合法度,虚实浓淡相得益彰,高平深远各有妙处,雄奇险秀神韵并存。
  客:君以为以耳目观山水,仅知其景、知其迹也。若欲知其性灵,必以心胸观之。心胸旷达者,游三峡才能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,进入天人合一,物我相忘的景界。
  主:先生性情中人,方能有此一说。三峡者,造化之华而已。造化者,无中生有为造,有而归无为化。宇宙万物皆在生生不息的变化之中,峡江此时非彼时,君眼非我眼。凡人皆有慧眼慧心,取舍由人,觉悟亦由人也。君既言及三峡之性灵,我93年曾在《长江三峡的美学特质》一文中写过:“长江文化的美学精神是一种雄健畅达、清韵激越的美;是一种浪漫飞扬、精妙瑰丽的美;是一种豪迈浩荡、气势磅礴的力,是一种陆离多采、灵秀而飘渺的神秘;是一种超迈死生、知命达观的魅力;是一种‘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’的宇宙大生命运动意识。”此论即从三峡中悟出。三峡是长江中最具华采的一章,不仅山川云水在此交响,而且大自然与人类文明也在此交融,中华古老与现代在此交汇,美学上的阳刚与阴柔在此交合。故我以为,长江三峡乃独步天下的第一山水长卷也。
  客:我观昆仑之高旷,泰山之巍峨,黄山之仙奇,桂林之明秀,华岳之险绝,江南之精致,草原之空旷,大海之辽阔,若写长卷亦可,何以三峡为最?
  主:千古以来,游峡者殊少步马,多乘急流飞舟。故山岭纵横起伏之势,江流奔腾开合之韵,云霞顾盼流动之神,山川云水交融混响之旋律必然连续印象不断。人静山动这种感觉,当以游三峡为最。而中国画长卷的画面与鉴赏者的视野相对移动的特点,最宜表现游峡者“流观千里”的视觉感受。
  客:傅抱石先生曾在《中国的人物画与山水画》一文中论及绘画长卷时说“它是使用和鉴赏上的一种特殊的动的形式”,“从而有可能不受空间的限制,全面地同时集中地突出主题,使内容和形式生动地成为一个有机的构成。”君以为此论如何?
  主:精辟之极!长卷绘画是中国古代画家的伟大创造。长卷比之与独幅画,犹如影视比之于照片。虽各有其特点,然移动视野较之固定视野有更大的时空容量。画者观者的审美心理,皆可有更大的天地自由交流。特别是山水长卷,或将画卷置于案卷而观,则“竖划三寸,当千仞之高,横墨数尺,体百里之回。”或写之于素壁,移步而观。则“千里江山,尽收眼底”。故中国历代山水高手,皆以写长卷为乐。非以长炫世,盖需一展胸怀是也,借长卷“一览群山,神游太虚”是也。
  客:中国山水画成于唐盛于宋,延绵至明清,长卷山水是否也如此?
  主:华夏图文,初涂于陶器岩壁,继镌于金石竹简,后书于绢帛纸张。文字经卷,由来已久,远早于书籍。至于山水画卷,晋释道安即有《江图》。东晋顾恺之的《洛神赋图卷》高不盈尺却长二丈。图中虽是人山混杂,然山水作为空间描绘已经明确。此时山水画已具萌芽也。隋展子虔《游春图》,画面已将山水作为主体,开中国山水画之先河。可以说,自有山水画始,即有山水长卷问世。
  客:唐代山水画与人物画已呈分野,山水画的理论技法已具规模。唐玄宗请李思训与吴道子画嘉陵山水于大同殿,青绿工笔,水墨写意“数月之功,一日之迹,皆极其妙”。
  主:自唐以降,历代山水大家多有长卷山水精品问世者。如五代董源《夏山图卷》,卷长3米余,北宋无款《辋川图》卷长9.6米,北宋王希孟《千里江山图卷》卷长11米,南宋赵伯驹《江山秋色图卷》卷长3.3米,南宋赵黻《江山万里图》卷长约10米,南宋夏圭《溪山清远图》卷长十余丈,元黄公望《富春江山居图》卷长二丈,明米万钟《山水图卷》卷长5.5米,明谢时臣《江山胜览图卷》卷长5.5米,清龚贤《千岩万壑图卷》卷长9.8米,清王翚《仿李营丘江山雪霁图卷》卷长8米,明周臣有《长江万里图》卷长达20多米。可谓洋洋大观。而且从存世长卷来看,皆为画家的精品。其原由颇耐寻味。
  客:余以为画家写长卷,稚时不会写,衰时不能写,唯盛年可作。盖因当游历万里、胸中有丘壑方能吞吐纵横;心胸旷达、眼界高远方能其貌不俗;学养丰厚、才情并茂方能赏心悦目;功底坚实,技法多样方能挥洒自如。此四者不可缺一。而欲全其四者,非画家成熟期不可。
  主:有一得者,偶作小品,亦有其趣,然写长卷则无法藏拙。若勉力为之,或笔下无物,或虚实不当,或取舍无法,或迫塞拘板,或重复生厌,或意境低俗。故前辈大师,深知其难,乃厚积薄发,写则必付以精血。藏家亦因其难也,因其博也,因其精也,因其罕也,一旦有缘得之,必前题后跋,视若拱壁,秘不示人。偶遇至交知己求观,非焚香净手,不得展卷。古代长卷实为贵胄赏鉴珍品也。
  客: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家鲜有写长卷者,乃因其难耶?或因其鉴赏之法非大众化社会化耶?
  主:若是,然不尽是。余以为近代西风东渐,东西文化相冲相融,世风已变,画风亦变。东方文化哲理,以自然为本,强调人与自然之亲和;西方文化哲理,以人性为本,着重人欲之进取。东方绘画艺术,同源于书法,重线性气质旋律;西方绘画艺术,分化于建筑,重块面光色节奏。西方精神图腾为十字架,十字架源于建筑构架,横冲直突,重空间占有与分割;东方精神图腾为太极图,太极图源于丝麻纺轮,左回右旋,重包容协调。故西方艺术审美意识,重视觉冲击,个性裸露;东方艺术审美重境界品味,综合含蓄。此东西方文化氛围异同之大要。中国山水画乃人化的自然,非西人的风景画也。因此西方艺术形式无山水一说,无长卷一说。山水长卷绘画,乃中华文化独特之精粹。其创作赏鉴,理论技法,展阅装帧皆已臻于相对完善完备。今人处于东西方文化激烈冲突的当代,中国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意识,因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而必然更新,然西方的艺术体系又无法涵盖中国艺术体系的精髓。故今人画长卷,若小变法易新鞋老路,若大变法当重建构架,难度极大。所以较单幅画之创新为艰。不悟此者,虽莽然以巨制炫世,难有佳作。
  客:君在91年,已有《长江三峡画卷》问世出版,此画册在全国获奖,再版告罄。不知以长江三峡为主题的中国画长卷前人曾画否?
  主:若论以长江为主题的中国画长卷,李白在《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》一文中曾咏道:“昔游三峡见巫山,见画巫山宛相似。疑是天边十二峰,飞入君家彩屏里……高咫尺,如千里,翠屏丹崖灿如绮。苍苍远树围荆门,历历行舟泛巴水。”可见三峡山水画唐时即有。而以江景为题的长卷历朝都有。远如宋代赵黻的《江山万里图卷》,近如张大千的《长江万里图卷》。不过三峡皆只作为长卷中的一段出现。至于在我创作《长江三峡画卷》之前,是否有长江三峡长卷问世,不敢断言。从成册出版物中我未闻未见,愿与先行者相识相知。近年三峡趋热,万法云集,内中不乏长卷高手,愿友之师之。我自1970年首次入川进峡以来,已26年矣。三峡一直在我梦魂萦绕之中。因地利人和,往返峡江写生采风,已不计其次数。我以长卷形式写三峡,盖因唯此才能找到表现三峡畅神千里的感觉,非以先后长短计较也。
  此长卷仅为我数个三峡长卷画稿之一。另一幅稍短的三峡画卷于1992年出版成通景式全开挂历。现正在构思创作新三峡长卷画稿。
  客:君的三峡长卷,通观若俯览峡江全貌,分段若欣赏峡中胜景。以折叠长卷方式出版,可分可合,可翻可展,为中外人士所喜,此法为君所创否?
  主:长卷折装形式在中国古已有之,早于书册形式。因只用于文字经卷故称“经折装”,宋朝以后,才演变成线装书册。此法极有中国特色,故尝试用于画卷装帧出版。
  客:听君谈吐,再观此长卷,君似未尽其意,不足之处,君意如何?
  主:画者当“致广大,尽精微”。已作三峡画稿,多有不尽人意之处,愿君教正。然余深知要画好三峡,非急功近利之事。当以现代审美意识,重新研究前人山水画法,并从新的审美视角,发掘三峡美之精华,长留三峡云水,此即我之所愿所求也。
  客:古往今来,多少伟人志士,都欲改造三峡江山以造福于国民。但因时代和国力所限,只能望江兴叹。君盛年逢盛世,早年弃工从画,是否有以写三峡为己任而不负于时代的雄心耶?
  主:君言重了。我弃工从画,乃个人兴趣所致,且遇善缘而已。人类与时代的进步潮流,乃大道也。相比之下,作画乃小道。个人兴趣成败,更无足挂齿。我写三峡二十余年,虽一写再写,意犹未尽,皆因大江云水,荡涤于心,欲罢不能。历史择人,如大浪淘沙,亦鱼龙混杂。自己唯尽力而已。中国山水画发展至今,如江之过峡,非劈山破岭不能向东。然江源不远,岂能流长?不融会九水,岂能贯通?此至理也,君心自明。
  客:放眼高峡,他日将成平湖。峡江亘古之变,已在眼前。不知造化人类,将如何创作三峡平湖长卷?他日再思三峡之峡风激流,只好观画家的长卷而重温一泻千里之势了。
  主:痴思留得春不去,他日望春诗里寻。
  客大笑,尽饮杯中酒,辞谢而去,飘然不知所往,竟不问其名姓。
  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施江城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